越南共和國陸軍第5步兵師
第5步兵師是越南共和國軍隊第三軍和第三軍區的三個主要部隊之一。這是一支大型軍事單位,在越南戰爭期間參加了多場重要戰役。作戰和保衛責任區域為越南共和國東部各省地區。這裡是D戰區,是北越軍隊解放軍的秘密基地。
形成歷史
第5師於1955年3月9日在平順省海寧縣松茂鄉成立,最初名為第6步兵師。
1955 年 2 月 10 日第 040-QP/ND 號法令。
檔事務 (SVVT) 編號 15590/TTM/1/1/S,日期為 1954 年 11 月 22 日。
第6步兵師又稱“儂”師(因該師從師長到士兵,大多為北方儂族人,即欽廉人),首任師長為黃亞生上校(原法國聖西爾軍事學院軍官學員,欽廉人)。
第6師是由法國聯邦軍第3步兵師改造而來,駐紮在越中邊境地區,任務是保衛芒街和鴻基煤礦(這期間也是由黃亞生上校指揮)。
1954年7月20日日內瓦協議簽訂後,第3師南移,駐紮松茂,後解散,以其為核心組建第6師。
1955年8月1日,第6步兵師改稱第6野戰師。同年9月1日,第6野戰師改稱第41野戰師。
1955年10月1日,第41野戰師更名為第3野戰師(1955年9月17日文件編號 3975/TTM/1/1/SC)。
1958年12月1日,第3野戰師得到第130和第162區域團的增援,並最後一次更名為第5步兵師。行動範圍在平陽省、平隆省和福隆省境內。最初總部位於土龍木市富利鎮,後來遷至濱吉縣萊溪鎮,直至1975年4月(兩地均位於平陽省)。
第5師的使命與第3軍的其他師以及整個“陸軍部隊”的使命一樣重要。該師負有保衛和確保邊境地區絕對安全的責任,因為該師的作戰區域(與柬埔寨接壤)是首都西貢的北大門。
1972年,該師作為平隆方面軍主力,堅守安祿鎮三個月(4月初起),英勇抗擊北越軍隊(利用越南和柬埔寨邊境,以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名義隱蔽)的進攻和侵犯。與此同時,我們與友軍(包括:傘兵、第81團、第18和第21步兵師)一起將敵人推回越南-柬埔寨邊境。
在越南共和國“保衛自由的戰爭”歷史上,這段時期被稱為“紅色夏天”。